儿童之家  期待宝贝加入

招生对象:3-6岁幼儿 

 

尊重儿童发展

回归教育本质

走进儿童心灵

 

  • 张宏伟
    全国百佳幼儿园园长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
    博士研究生
    吉林省教育学会常务理事
     

中海园:177 9005 3931  
远洋园:189 4391 0386(周一至周五早9:00至晚15:30   周六、周日休息)
电子邮箱:playhouse1907@126.com
 

返回首页>>

教育有仪式感,孩子有幸福感


 心理学家说,孩子的童年需要“四种营养”:安全感、存在感、成就感和幸福感。

 其实,还有一种更加重要的“营养”,在孩子的成长中必不可少,那就是仪式感。
 知名作家村上春树曾经说:
“仪式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没有小确幸的人生,只不过是干巴巴的沙漠罢了。”

 

 

缺少仪式感的生活就像一地鸡毛,而注重仪式感的人生却能把它过成风花雪月。
仪式感赋予了生活不一样的意义,它让生活成为真正的生活,而不是简单的生存。
有仪式感的家庭,养出的孩子更加自信、乐观,具有让自己快乐和幸福的能量。
现在很多家庭都很注重生活的仪式感,其实,孩子的学习,同样需要仪式感。
仪式感在教育中,最容易被忽略。孩子小时候接受到的教育仪式感,是照亮他未来幸福的一束光。
它是孩子学习道路上的催化剂,为枯燥的求学生涯融入温暖的小情调,让孩子主动爱上学习。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奏好仪式教育这“三部曲”,让孩子将会受益一生。

 

1

第一部曲

营造学习氛围的神圣性

 

很多家长苦恼自己的孩子不爱学习,贪玩,成绩差。

其实,这一切的根源,还是在于父母。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意思就是说,把一个孩子放到什么样的环境当中,最终他就会变得和那个环境相一致了。

良好的学习氛围,才是孩子自主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所在。

比如儿童之家,就非常注重为孩子打造一个适宜的学习环境。

这个有准备的环境,可谓处处体现了教育的仪式感。

优雅恬静的教室,四处摆放着绿色的小植物,相框、桌布、花瓶……所有这些

都给孩子带来美的视觉享受。

再比如,教室里的教具按照固定的顺序摆放在多层架上,经常保持着秩序、干完好无缺。

 

 

 

真正的美感基于简洁。

因此在儿童之家的教室中,你不会见到花花绿绿、五颜六色的装扮,也不会出现

“看似”孩子们制作的一件件精美“艺术品”。

蒙氏教室的布置不准求奢侈华丽,但每一样教具都是精心设计,且摆放有序,对孩子充满了吸引力。

在这样一个干净整洁、平静而温馨,充满小情调的“家”中,孩子内心才能展现其秘密。

孩子们每一次完成手中的工作,都会整理好再放回原先位置。

儿童之家的孩子,都会养成这样的学习仪式感,把手中的“工作”当作一件正

八经的事,而不是日常玩耍的玩具,玩完就到处乱丢。 

同样的道理,在家里也需要父母为孩子营造一个安静和谐的家庭气氛;

孩子有固定的学习桌,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看书,而不是孩子在学习,家长在看电视、刷手机。

 

 

 

 

孩子的学习潜能需要激发,而关键在于父母是否能够以身作则,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2

第二部曲

注重学习过程的规范性

 

有人说,教育的仪式感,不就是升旗仪式、开学典礼、毕业典礼这类仪式吗?
说得没错,这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且还是集体教育的大型仪式。
这样的仪式教育,会给孩子带来集体的荣誉感,产生敬畏心理,但也容易给人带来压迫感。
反观那些小而美的仪式,能给孩子带来亲密、安静和真实,抵达人心,所带来的教育效果会更好。
那么,怎么让孩子从小养成教育的仪式感呢?我们先看一下蒙台梭利教育是如何做的。

 

 

 

 

儿童之家里有两个工作材料最能体现出仪式感,你发现了吗?
那就是,工作毯和托盘
工作毯,相当于教室中的课桌,其作用是划定个人的工作区域。
孩子们工作的时候,会被限定在一定的空间内,“你的工作是你的,我的工作是我的”,孩子们之间的工作不会互相干扰。
孩子们工作的时候,会先拿出工作毯,将教具放在工作毯上,一切准备就绪后,再进行工作练习。
满满的仪式感!

 

 

 

 儿童之家托盘随处可见,一些细小的工作材料,会被放在托盘中。

 比如锻炼孩子手指精细动作的二指捏、三指捏、倒、舀、剪、缝等工作材料,都是需要托盘为依托。
 这样的设计安排,既可以让孩子自由地搬运托盘,锻炼小肌肉力量,又可以组合不同的工作,方便整理。
 工作毯和托盘,这两个教具的操作与练习,让孩子明白界限感,即在什么地方可以做什么事情。
 也让孩子们明白一个道理:即所有的东西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位置,取之、用之、要学会归位。
 别看这样日常一件简单的工作练习,它能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秩序感和学习习惯。

 当孩子把“工作”的仪式感融入到学习当中,上了小学之后,就会每次在学习桌上,把书本摆放整齐;

3

第三部曲:

把给孩子的“爱”适当藏起来

 

为什么那么多的子女不懂得感恩?究其根源,孩子不懂感恩,大多却是父母一手造成的。

给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孩子要什么给什么,久而久之孩子会把父母的无私付出当做理所当然。

孩子不会觉得父母辛苦,不容易,相反,他们会认为这是父母应该做的。

有时候孩子不懂得心疼你,不是因为你付出的太少,而是你付出过多。

聪明的父母,都懂得把给孩子的“爱”适当藏起来,让孩子明白感恩的道理。

 

 

 

 

如果你心疼孩子,那就更应该鼓励孩子做家务。

通过做家务,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让他参与到家庭生活中,体会到父母每日劳作的艰辛。

生活中常见的生活行为,如穿脱衣服、自己洗漱、独立进餐等,都可以让孩子独立进行。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成长过程中所尝试做的事情,就应该让他们去做,给孩

子一个自由发展的环境,以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

父母做得太多,反而阻碍孩子的成长。

聪明的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学会“使用”孩子,让孩子学做家务,因为

这也是生活的仪式感。

我们既是孩子的引路人,也是孩子的同行者,从今天起,把“爱”藏起来一半,

让孩子也学会爱与给予,懂得责任与担当!

   德国作家洛蕾利斯在《我们为什么需要仪式》一书中曾说:

 “有仪式感的人生,才使我们切切实实有了存在感。
  不是为他人留下什么印象,而是自己的心在真切地感知生命,充满热忱地面对生活。
  充满仪式感的教育,能让孩子体会到学习不是一件艰苦的事情,而应该是温暖和欢愉的,这是一种精神的滋养。

 

 

 

 比起物质上的满足,有仪式感的教育,更能带给孩子幸福感。
 因为仪式感,能给孩子们带来被在乎的安全感。
 他们知道,自己很值得,生活就要心怀期望,把日子过得丰富有味。

 

返回 >>

长春儿童之家幼教集团 版权所有 吉林省北展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 吉ICP备1200064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