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福有一句名言:
有一种品质,可以使一个人在碌碌无为的平庸之辈中脱颖而出;
这个品质不是天资,不是教育,也不是智商,而是自律。
自律,决定了孩子一生的人生高度。
我们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差距在哪里?其实就在于“自律”这个距离。
然而,没有天生就自律的孩子,自律的习惯需要父母从小就培养。
什么样的家庭才能培养出自律的孩子呢?
01
趁早管教孩子的家庭
孩子6岁前,是行为习惯养成和心理发育最迅速的时期。
这个时期,父母传递给孩子的价值观,产生的影响是最深刻、最直接的。
管教孩子要趁早,3-6岁你不管教,长大以后想管也管不了。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3-6岁的孩子,是大脑、性格和习惯养成的关键期,这个阶段的孩子,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因此,良好的习惯将奠定孩子一生发展的基础。6岁前,这两个习惯的养成,让孩子终生受益。
1、良好的自理能力
2、自理能力,是一个人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然而,就是这一项最重要的技能,却被有些父母以“爱的名义”无情剥夺。
3、比如,做家务。家务活长期以来都被大人们“包办”,孩子很难有机会体验到家务活的乐趣。
4、会做家务的孩子,往往独立性、自理能力更强。
5、有些孩子,在进入儿童之家一年之后,还对日常生活区的工作感兴趣,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其在家中没有练习的机会。
6、相信很多的家长都经历过这样的苦恼,很想让孩子自己动手,但是孩子在生活中做事太磨蹭,一些家长一着急,就开始亲力亲为,帮孩子做完。
7、殊不知,家长做的越多,孩子的依赖性就越强,导致他们的自理能力也就越来越差。
8、学会物归原处的好习惯
9、蒙台梭利教学中,无论什么工作,都有一项重要的原则:归位,即物归原处。
10、哪里拿的东西用完之后,放回原处,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好习惯。
11、很多家庭,在有了孩子之后,客厅、卧室到处是孩子的玩具、绘本,杂乱不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家长和孩子没有养成物归原处的习惯。
12、我们知道,秩序敏感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期。
孩子对秩序的敏感性一般从1岁半左右开始出现,到3岁的时候达到最高峰。
孩子对秩序的敏感性,各有各的行为方式,有些行为在家长眼中可能像是执拗或特殊的癖好。
这个时期,家长若能进行正向的引导,巩固孩子的秩序性,让孩子学会物归原处,就能养成一个好习惯。
02
舍得放手的家庭
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一定要做到“舍得”。有舍才有得,这样做孩子才会更成功。
父母越舍得,孩子就越优秀。
父母舍得放手让孩子自己处理自己的事情,孩子就会变得勤快起来了;
父母总是不舍得放手,事事都要替孩子操办,孩子就会越来越懒惰,很难养成自律的习惯。
养孩子不是为了把他捧在手心,变成一个“宠物”,而是要舍得用孩子。
在这个阶段,父母如果替孩子做得太多,就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进而会产生挫败感。
爱孩子,想要孩子真正成长,就要舍得用孩子。
孩子不是父母的“宠物”,什么都不能干,什么都不会干;过度包办的父母,凡事替孩子“亲力亲为”,只会让孩子将来更加痛苦。
而且,6岁以下的孩子也喜欢自己被“使用”,比如生活中,安排孩子扫个地、擦拭一下绿色植物、擦拭镜子、刷一下自己的鞋子,他们会非常高兴自己有“活”干。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成长过程中所尝试做的事情,就应该让他们去做,给孩子一个自由发展的环境,以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
父母做得太多,反而阻碍孩子的成长,聪明的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学会“使用”孩子。
教育家卢勤说:“一个孩子在被大人需要时,才能感受到自己幼小的生命是多么伟大,于是感悟到一种深深的爱意。”
03
善于立规矩的家庭
家庭规则的建立,关键在执行!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模仿能力越来越强,并且会做出自己的判断和思考。
孩子要在6岁前立规矩,时间晚了,就管不住孩子了。
孩子的行为,是家庭的一面镜子,种下什么样的因,就会结什么样的果,孩子身上藏着父母最真实的品行。
比如有的孩子,吃饭的时候随意用筷子敲打饭碗,去别人家玩耍随意翻人家的抽屉,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
孩子的这些行为,其实都是缺乏规则约束,不懂规矩的表现。
2岁左右孩子自我意识敏感期来临的时候,就可以给孩子建立规矩。
2岁之前,孩子自我意识敏感期没有来临,他的理解能力、自我控制能力还不具备,建立规矩时间尚早。
倘若孩子3岁了,还有一些不守规矩的行为,作为家长一定不能一味的纵容,否则收获的将是一个不被社会接受的熊孩子。
孩子3岁时没规没矩,父母不忍心管,他7岁就习以为常,动不动就对长辈大呼小叫;
11岁时,你再去管,他就会顶撞你;
再到15岁,你唠叨几句,他就不耐烦,你骂几句,他就敢打你……
小时候立不起规矩,长大以后更立不起来。
一个建立了规则的孩子,并不仅仅是“乖”,“听话”和“好调教”。
更重要的是,遵守规则的生活保证孩子在秩序中成长,自发地建立良好秩序,进而养成自律的习惯。
04
以身作则的家庭
孩子的自律,从来不是父母逼出来的,而是引导出来的。
一个懂得自律的父母,才能养出一个真正自觉的孩子。
可以说,孩子的自律,根源在于父母。
记得有一次工作加班,很晚才回到家,坐在沙发上一边看着电视,一边享受着晚餐。
女儿跑过来问:“妈妈,你不是说了吃饭的时候不可以看电视吗?”
本想放松一下自己,看到孩子拿出自己曾经说的话来反问自己,后来我就多加留意,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就不要要求孩子去做。
自律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
最高级的家庭教育,不是居高临下的指挥说教,而是和孩子一起相伴成长。
父母多一点示范,少一点说教,吸收性心智,孩子自然会成为父母的样子。
毕竟,再好的教育理念都抵不过“身教”这两个字。
要记得:自律的父母,孩子都不会差。
让孩子养成自律的习惯,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因为自律,才是真正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