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之家  期待宝贝加入

招生对象:3-6岁幼儿 

 

尊重儿童发展

回归教育本质

走进儿童心灵

 

  • 张宏伟
    全国百佳幼儿园园长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
    博士研究生
    吉林省教育学会常务理事
     

中海园:177 9005 3931  
远洋园:189 4391 0386(周一至周五早9:00至晚15:30   周六、周日休息)
电子邮箱:playhouse1907@126.com
 

返回首页>>

为什么你的孩子不懂得心疼你?从接他放学时你就做错了!


 自从果果上了小学之后,一直都是爸爸去接她放学。
恰好这两天休息,爸爸建议我去接孩子,说是让我见识一下学校放学时候的壮观场面。
百闻不如一见,还没到放学的时间,大部分家长就早早的在校门口附近等待。
里三层外三层,就是赶大集也难以见到这样热闹的场面。

 

 

当我还在感慨沉思的时候,前面的人群开始骚动起来。
只见不远处走来一排排,一列列,头带小黄帽的小学生,他们背着书包,脸上洋溢着无比的喜悦,一边走一边环顾四周拥挤的人群。
回家的路上,见到一个妈妈一手推着婴儿车,不时的哄着婴儿车里的孩子,一手挎着孩子的书包,时不时地提醒着孩子小心马路上的汽车。
看到此情此景,内心无比感叹,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接孩子放学,对于任何一个父母来说,都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
但从这一次接孩子放学,我却发现了一个这样一个现象:原本背在孩子身上的书包,转眼间就跑到了旁边大人的身上。


 

 

替孩子背书包,已经成为了许多家长的习惯;放学走出校门之后,第一时间把书包交给家长,也成为了许多孩子的习惯。
然而,这并不是一个好习惯。
你为孩子付出了很多,却依然没有让孩子懂得心疼你,原因何在?
从你接他放学的时候,你就做错了。

 

01 孩子不懂得心疼你,是你付出过多

 

有时候孩子不懂得心疼你,不是因为你付出的太少,而是你付出过多。
在部分家长看来,“孩子负责学习,我负责照顾其生活”,这是一种天经地义的分工。
这不仅体现在替孩子背书包的问题上,还体现在准备早餐,乃至于一切衣食住行上。
甚至有的父母怕孩子累着、饿着、受委屈,一到放学时候,就不停地追问孩子。
这几乎成为了一种社会现象:我们想要孩子独立,却又不舍得放手,试图把孩子变成长不大的婴儿。

 

 

无微不至的照顾,不仅没有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生活不易和辛苦,反而会让他觉得这都是理所应当的。
付出过多,也会让孩子觉得父母根本就不需要心疼。
在湖南曾经发生过这样一起案件,12岁的男孩,因抽烟被母亲责骂,争执中竟然狠心用刀刺死了自己的母亲。
事件发生后,男孩冷漠的狡辩:“杀掉的是自己的母亲,又不是别人。”

 

 

 

还记得那个在机场弑母的24岁留学生汪佳晶吗?
作为一个成年人,留学日本五年,不仅从未打过一天工;
还月跟母亲讨要生活费7000多元,就是这些生活费都是母亲四处举债,省吃俭用出来的。
而他却心安理得地享受着母亲给予的一切,从未想过要替母亲分担。

 

 

 

当他再次向母亲要钱没有被满足的时候,竟然在机场众目睽睽之下捅了前来接机的亲生母亲9刀。
惯子如杀子,溺爱不是爱,而是毁掉一个孩子和家庭的慢性毒药。
如果你不想将孩子养成“白眼狼”,那就千万不要替孩子做太多。
真正有远见的父母,都懂得把“爱”藏起来。
要让孩子看到父母生活的不易,让他体会到父母的艰辛,更要让孩子体验到赚钱的不易。
唯有如此,孩子才会敬你、爱你,感恩你的付出。
从今天起,把你的爱适度“藏”起来,让孩子学会爱与给予,懂得责任与担当。

 

02 孩子放学,第一句话一定要这么问,很重要!

 

接孩子放学,你问的第一句话是什么?你的第一句话,很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家长接到孩子的时候,与孩子交流的每一句话,都体现着家庭教育的水准。
生活中有不少爸妈,尤其是老人带孩子,接到孩子的第一句话就是“今天有没有听老师的话?”
或者“今天吃饱饭了吗?有没有小朋友欺负你?”
父母想要知道孩子在学校中的表现,无可厚非,但是这种问话方式,很多都是在询问孩子的生活情况。
孩子原本开开心心的放学了,还要努力去回想今天有没有被别人欺负,长此以往,孩子就会觉得自己是一名“受害者”。
有的孩子不愿意再去上学,甚至出现社交恐惧。

 

 

 

大人问孩子什么话,其实反映了家长的生活态度;
这会影响孩子的人生观,会把孩子向正面或反面的方向引导。
孩子放学后,尽量避免问这几句话:
今天吃饱饭了没有
有没有小朋友欺负你?
今天老师有没有凶你?
这些话很容易让孩子联想起上学时候的不愉快,对学校、老师产生抵触心理。
“提问”看起来简单,其实也是需要掌握一些技巧的。
如果你想知道孩子在学校里的表现,不妨试着这样问孩子。

 

 

 

1、不要封闭式问题,把提问变成分享。
很多家长喜欢问提问式的问题,比如今天过得开心吗?”、“学习累不累呀?”
这样的问题,孩子回答“开心/不开心”、“累呀/不累”,就此结束了聊天。
如果你再继续追问,孩子就会转移话题,不仅什么都没有问到,还多了一份焦虑。
聪明的家长不再是简单的提问,而是引导孩子主动进行分享。
比如“今天有什么新鲜事,要跟妈妈分享?”
有一次,我这样问我家女儿,她跟我说了一件事:
班里有一个小男孩,上课的时候总是向她仍纸条,女儿怕被老师发现,就主动把那些废纸收起来放到自己的书包里。

 

 

女儿一边说,一边从书包里拿出一张,还很开心地说“原来他上课在画画呀!”
“他总是把用过的纸,扔给你,你应该怎么做呢?”我俩一边走路,一天聊着今天发生的事情。
“他再仍给我,我就举手告诉老师。”
听到女儿已有自己的注意,我微笑并给她竖了一个大拇指。
试着把对孩子的提问,变成一次分享,你会从孩子的分享过程中,感知到他一天的状态。
即使遇到难题,也能及时给予引导。

 

 

2、今天有什么好的表现?有什么好的收获?
作为家长,最想知道的应该就是孩子的学习情况。
如果你直接问“今天都学了什么?”这样的问题比较空洞,孩子最容易答出,学了语文、数学
与其问一些空洞的问题,不如问一些更具有指向性的问题。

比如“今天你有什么好的表现吗?有什么样的收获?”
这样的问话,可以激发孩子努力回想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
比如举手回答问题、获得老师的小粘贴、得到老师的表扬等等。
这样,就可以把话题向着更具体的内容延伸,孩子也更容易讲出自己学习的详细情况。

 

 

 

尤其是对于低幼年级的孩子,非常重视老师奖励的小粘贴,也很在意老师的表扬。
你会发现,问到孩子得到奖励的时候,他会越说越多,你们之间聊天的内容也会随之铺展开来。
父母这样的询问,可以让孩子轻松讲述一天中的所见所闻,并把欢乐同父母分享。
作为父母一定要记得,提问只是抛砖引玉,我们要做的就是倾听。
听孩子讲他在学校的经历、他的喜怒哀乐,可以从中发现他需要我们帮助的地方。
即便是孩子遇到不开心的事儿,父母可以稍加安慰,引导孩子关注我们值得关注的事情,他才会更快乐。

 

 

 

 

跟孩子聊天的时候,不要忘记问孩子一句“还有什么需要我帮助的地方吗?”
让孩子感受到他是被关注的,无论发生什么事情,爸爸妈妈的爱是永远不变的。
教育无小事,接孩子放学其实也是一门学问。
不管是一把接过孩子的书包,还是询问孩子一天的表现,都需要讲究技巧和方法。
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那便是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既独立自主,又懂得感恩的孩子。

 

返回 >>

长春儿童之家幼教集团 版权所有 吉林省北展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 吉ICP备1200064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