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学期的第一次摸底考试结束了,真可谓是几家欢乐几家愁。
或许是孩子考试不够理想吧,最近每天晚上我都能在屋里听到孩子凄惨的哭声,听着孩子沙哑的哭声,非常可怜。
好几次我都想报警,心想“这是谁家的孩子被虐待了吗?一次考试而已,至于跟孩子生这么大气吗?”
直到有一天,我下班晚回家,在经过连廊的时候,我终于找到了声音的来源,透过窗户也让我看到了终生难忘的一幕:
一位妈妈歇斯底里地,一边拿着衣架打着孩子的屁股,一边对着小女孩嘶吼“这都讲了多少遍了,啊?怎么还是错!你怎么这么笨啊!”
孩子惊恐地躲在学习椅后面,哭得撕心裂肺“妈妈…我错了我错了…”
我也是一个妈妈,看着孩子可怜的样子,真想上去劝导一下这位情绪失控的妈妈。
作为一名老师,我见过很多类似的家长,包括我自己,也曾经情绪失控过,不是因为遇到多大的难题,诱因而是因为孩子。
有人说,孩子就是家长的冤家,好好跟他说话不听,非要用吼叫才管用。
杨绛先生说:
“少跟孩子生气吧,孩子听话时,你爱他入骨;孩子调皮时,你又拼命吼他。
你崩溃后自愈,自愈后又后悔,却忘记了他还只是一个孩子。”
这句话道出了许多父母的心声,我们常常在爱与愤怒之间摇摆,却忽略了孩子的真实需求。
我们崩溃后尚可自愈,可孩子却在默默承受我们倾泻的情绪。
01
我们为什么要跟孩子少生气
生活中很多父母都会忍不住对孩子发火,甚至会动手教训孩子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看似是生孩子的气,但实际上,是孩子的行为解开了我们内心的焦虑和不安。
我们担心孩子的品行出问题,我们焦虑孩子的学业落后,我们更是害怕孩子将来没有一个好的出路……
持有这种心理的父母比比皆是。
但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少跟孩子生气,背后的原因点醒无数父母。
1、孩子的快乐时光很短暂。
看到过这么一段扎心的话:
请珍惜孩子还在家的时光吧,7岁前家是他的全部;12岁前家是晚上;18岁前家就只剩下周末;23岁后家就代表着春节。
每每看到这段文字,眼泪就止不住的打转
孩子的成长是迅速的,他们从稚嫩的孩童逐渐成长为独立的成年人,长大以后他们也会像我们一样经历痛苦、磨难,也会把心酸隐藏在心中。
就如杨绛提醒我们的:“孩子快乐也就那么几年,长大了,会苦也会疼,像现在的我们。”
2、吼叫孩子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德国有一个经典绘本《一生气就大吼大叫的妈妈》,里面有这样一段描述小企鹅被吼叫的感受:
“今天早上,妈妈冲着我大声吼叫,那声音把我震得四分五裂......我的肚子飞到大海里,肠胃翻江倒海,(身体非常难受)。”
语言暴力跟身体暴力一样,对孩子的肉体、精神都会造成直接伤害。
心理学有一个说法:每个人的不幸,都能从原生家庭里找到答案。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博士曾经说过:“每一种性格缺陷,都是由童年的不幸造成的!”
孩子出生后的几年,是性格形成非常关键的时期。
这个时间段,对孩子越是吼叫,他越是没有安全感。
敏感、脆弱、易怒、易哭,这些都是孩子没有安全感的表现。
长期被吼叫的孩子很容易失去“灵性”,变得萎缩或叛逆,影响他们未来的学习能力和性格发展。
心理学家苏珊·富沃德博士说过:
“小孩是不会区分事实和玩笑的,他们会相信父母说的有关自己的话,并将其变为自己的观念。”
长期遭受语言暴力的孩子,心理也会产生扭曲叛逆;
当他们遇到问题的时候第一时间想到的也是通过吼叫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02
对于父母而言,吼叫或许只是1分钟的事情,但对孩子而言,其伤害可能贯穿一生。
父母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行为,都有可能在孩子心里留下巨大阴影,以致影响孩子一生的心理和精神。
蒙台梭利博士在《吸收性的心灵》中写道:出生后的2-3年儿童所受到的影响可能会改变他的一生。
在这一期间,如果他受到伤害、暴力或其他障碍的影响,其个性就会发生偏离。
可以说,没有问题的孩子,只有有问题的成人。成人的所有问题,都可以追溯到儿童时期所遭受的障碍。
哈佛医学院发现,长期被这样吼叫的孩子,他们的海马体和胼(pian)胝(zhi)体的体积会缩减。
这说明,孩子的记忆力和反应速度都会下降,智商会受到直接影响!
而且人类的大脑在面对压迫感的时候,会产生本能的逃避行为。
因此,当家长通过吼叫的方式教育孩子的时候,其实孩子早已本能的进行逃避了。
这种逃避行为说的更准确一点其实就是妥协,孩子没有能力跟父母抗争,只能委屈妥协,避免进一步受到伤害。
长期以往的逃避妥协,孩子的精神会产生被压迫感,这极易让孩子失去自信心,甚至对大脑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吼叫的教育方式虽然短期看不出来有什么问题,但是,一旦方言看看孩子成长的道路,影响真是太大了。
03
怎么控制情绪,跟孩子沟通?
孩子成长的路上,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父母们都应该学会稳住自己的情绪,管住自己的嘴,三点建议如下。
1、淡定,不乱发脾气。
说出去的话,犹如泼出去的水,不仅收不回来,还会留下痕迹。
你所说的话,代表了你的思想和形象。
不当的言辞就像枪林弹雨,句句伤人,而温暖的话则让人如沐春风。
对待孩子尤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乱发脾气,是妈妈的基本修养之一。
人父母,如何控制情绪,是我们必须要学会的一课。
一个控制情绪的很好办法,就是冷静,给自己3分钟等待时间。
为了避免和孩子引起更大的冲突,当你感觉快要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的时候,可以暂时远离孩子,自己独处3分钟时间,让自己先冷静下来。
深呼吸、听听音乐或者欣赏远处的风景,总之做一些能转移自己注意力的事情,等情绪完全好了之后,再跟孩子沟通交流。
2、降低声调,低声教育孩子。
父母的“低声”教育,才是给孩子一生的礼物。
因为,低声调可以使人理智一些、情绪平和一些,也可使孩子抵触、逆反的心理防线有所松弛,有利于沟通。
养育孩子,就像手里抓住一把沙子,抓得太用力,沙子会掉的更多;如果不抓,又成了一盘散沙。
3、多鼓励,表扬孩子
每个孩子都希望、渴望受到家长和老师的重视,而赞赏和鼓励,正是满足了孩子的这种心理
赞赏和鼓励,是沐浴孩子成长的雨露阳光。
爸爸妈妈一句表扬的话,就能让他们洋溢着满满的幸福感。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夸赞,都是恰如其分。
如何表扬孩子呢?
·不要那种泛泛地夸赞,比如你真棒、你真聪明等;
·表扬孩子一定要具体、注重孩子努力的过程,让孩子知道自己哪里最棒;
·让孩子明白,努力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父母说的每一句话,都在形成孩子的认知和观念,也影响着他的情商、性格发展
教育孩子,需要家长持有一颗包容的心,能温柔以待,孩子才能在爱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正如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所说:
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
孩子终究是个孩子,那些曾经令你火冒三丈的气话,终究会在父母无私的爱和教育中,慢慢消融。
用我们的爱,去照亮孩子前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