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我的孩子快3周岁半了,可我发现他做事情总是爱溜号,注意力不集中。幼儿园老师也反映在上课时爱溜号,注意力容易分散,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怎么办呢?
答:在心理学上,“注意”指的是心理活动对于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使人能够对客观事物有清晰、完善的反映。注意是个人认识过程的起点,注意的选择、保持和调节等功能对于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认知过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期是儿童注意力形成和培养的关键期,法国生物学家乔治局威叶说过:“天才,首先就是注意力。注意力是知识的窗户,没有它,知识的阳光就射不进来。”
“注意力集中”通常被人们称为“专心”。注意力集中在心理学上指的是注意的指向性和稳定性的问题。而幼儿注意力的发展是有过程的,不能要求太高。首先,幼儿阶段的注意主要是无意识注意,这时的幼儿对事物的注意是随意的、被动的,是由事物本身的特点所引起的,缺乏明确的目的性。例如,孩子对突然出现的声音会自然而然地转头观察,这在3岁左右的幼儿身上尤其明显。这一阶段的孩子,无论做什么总是“三分钟热血”,例如一分钟前还在看图书,一转眼已经跑去搭积木了,这是非常自然的现象。所以从注意力指向性角度,要求孩子注意力集中有点勉为其难。
另外,从注意力不集中的时间持续长短上,也涉及到幼儿注意力的稳定性。儿童发展研究显示,幼儿注意力持续长短同年龄阶段有关。1—2岁的幼儿在父母地提示下,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按最多可达4—5分钟,2岁的幼儿注意时间为6—7分钟,3岁的幼儿能达到9分钟,4—6岁幼儿注意力可达15分钟以上。家长可判断自己的宝宝注意力持续时间是否正常,不要仅凭借经验和期望就给自己未来正常健康的孩子贴上注意力不集中的标签。
儿童的注意力发展不是天生的,需要后天的关注和培养,那么在这方面,家长是否存在教育误区或方法不当呢?
1、反思自己。是否在有意识地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如考虑孩子注意随意性、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的特点,在放置孩子玩具时,就要注意不要把很多的玩具放在孩子的房间里或就堆在孩子的身边,而是要有意识地、及时地收在玩具箱里,在孩子需要时再拿出相应的玩具;在孩子对一个玩具失去兴趣、想换其他的玩具时,不要立刻给孩子换另一个玩具,而是要陪孩子再研究一下这个玩具是否还有其他新的玩法等。
2、把握时机。利用幼儿自身兴趣促进有意识注意的形成和稳定。如在家的时候,吃饭时间到了,您是否不管孩子正在做什么,就打断他,让他立刻吃饭;孩子正在看动画片,您是否立刻打断他,让他来学习等等,这样不断地打断孩子的行为,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孩子的注意力。
3、进行训练。帮助孩子养成注意力集中的好习惯。如蒙特梭利自控力训练、感觉统合训练、限定时间训练、生活习惯训练等。
4、注意力游戏。在家里,父母可以陪伴孩子进行一些注意力的家庭游戏。例如,把一副扑克牌散放在床上,和孩子一起玩“找特务”(比如找红桃A)的游戏,孩子就会专心地用眼睛认真地搜寻,不知不觉地孩子就进行了专注能力的训练。家长也可以多给孩子提供一些“找不同”、“找迷宫”、“圈数字”等游戏和书籍。